主页 > 生活 > 考证进修 >

少数民族汉语等级

2025-03-09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全面测试听、说、读、写技能

站点名称:少数民族汉语等级

所属分类:考证进修

相关标签:考试 汉语

进入网站

站点介绍

MHK 由教育部民族教育司主导,自 2001 年正式启动项目研制工作,经过严谨筹备与科学规划,逐步在全国推广开来。目前,其身影已遍布北京、新疆、青海、内蒙古、四川、吉林等多个省区,广泛应用于高考、中考、预科结业、大学毕业考试等教育关键节点,为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这项考试的主要面向群体为母语非汉语的中国各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考试目的多元且实用,一方面,帮助应考者评估自身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汉语水平,明确学习成果与进步空间,为后续学习规划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在教育招生、企业招工、人员任用等决策场景中,成为客观评价应考者汉语能力的可靠标尺,助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它也是学校判定学生能否免修汉语课程、汉语授课教师任职资格评审,以及汉语教学机构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

MHK 从低到高设置了四个相互衔接的等级,分别对应不同的学习阶段与能力水平。一级为基础入门,通常接受 400 - 800 学时现代汉语正规教育的初学者可达到此标准。此时,考生需掌握全部甲级词和少量乙级词,能够听懂简单日常用语,进行基本的口头交流,认知简单具体信息,书写常用汉字并造出基本正确的简单句子。二级则进一步提升,800 - 1200 学时学习者可达到该级别,要求掌握甲乙级词及部分丙级词,能就生活、学习及一定范围社会活动进行交流,完成一般日常交际任务,书面表达上可撰写简单通知、条据等应用文。三级面向接受 1200 - 1600 学时教育的考生,需掌握甲乙丙级词及部分丁级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正常使用汉语交际,在汉语授课学习中无明显听力与阅读障碍,可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阅读科普文章和新闻报道。四级为最高等级,1600 - 2000 学时学习者达标后,不仅要掌握所有等级词汇,更要能听懂广播、电视节目,口语流利,自如开展各类社会交际,甚至运用汉语进行专业工作交流、演讲与撰写专业文章。

考试分为笔试与口试两部分,从听力理解、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多个维度,采用主客观试题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查考生汉语交际能力。其中,语法考查融入各项语言技能测试,不单独设语法知识考试。各级别的听力、阅读多为客观性试题,一、二级笔试含汉字书写,三、四级含书面表达,书面表达含客观、半主观与主观试题,口语表达则采用主观性试题。口试与笔试级别对应,单独评定 “合格” 或 “不合格”,不计分数,成绩单独报告。例如,三级笔试包含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和一篇作文写作,四级笔试则需完成两篇作文,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逐步提升。

成绩评定方面,《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证书》分笔试与口语等级证书。考生参加笔试和口试后,可获相应成绩通知单,笔试达标得笔试等级证书,口试合格获口试等级证书。笔试总成绩及单项成绩以标准分报告,满分 300 分,单项满分 100 分。

MHK 具备显著特点,以科学的课程标准和大纲为依据,所有试题历经专家审定、预测、敏感性审查等多道严格关卡,确保质量与公平性。同时,采用先进技术,如口试的 “人机对话” 测评系统,实现无纸化考试、自动评分与辅助评分,提升效率与阅卷质量。

展望未来,随着国家对民族教育重视程度的加深,MHK 有望持续优化,进一步贴合少数民族汉语学习实际需求,在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成为民族沟通交流的坚固桥梁。